“铸魂强师”工程系列座谈会第一期成功举办|弘扬科学家精神

发布者:翟子颀审核:李由终审:王育萍发布时间:2025-11-18浏览次数:16

    为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,弘扬科学家精神,助力青年教师成长,bwin必赢正式启动“铸魂强师”工程系列座谈会。第一期活动于2025115成功举办,由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育萍老师主持,特邀我院求是特聘教授韩高荣教授、竺可桢学院党委书记、我院求是特聘教授余倩教授及清华大学我院谷林教授作为主讲嘉宾,围绕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、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方法与策略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思考三个主题,展开了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的对话。

   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,三位资深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与育人经历,分享了他们在面对压力、实现自我突破以及培养学生过程中的独到见解与宝贵经验。


余倩教授:在包容与自识中,引领拔尖创新人才走向未来

   余倩教授以“面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”为主题,深情回顾了在浙江大学十年的心路历程与成长蜕变。她指出,人才培养的首要之务是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,并充分利用浙大这一广阔平台的包容性与丰富资源,主动融入学术社群,拓宽人脉视野。在育人方法上,余教授强调“扬长教育”的重要性。她认为,教育的智慧在于尊重并包容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,帮助他们发现并发扬自身优点。“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的优点才能走得更远,而非不断地修正缺点。”她鼓励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,在欣然接纳外界评价的同时,更要保持坚定的自我认可。余教授还以自身经历为例,坦言曾面临考核压力与自我评价的困惑,她激励青年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人,在集体中相互学习、共同成长,实现事业与心灵的同步升华。


谷林教授:以东方智慧涵养心态,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哲思

         来自清华大学的谷林教授围绕“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方法与策略”,带来了一场充满哲学思辨的分享。他将培养之道凝练为四个层次:认识自己、认识他人、认识世界、认识世界之外。谷教授提出,认识自己需“顺其自然”,培养从容淡泊的心态;认识他人要懂得欣赏与包容;认识世界则要领悟并顺应自然与社会规律;而认识世界之外的实物,是洞察功名利禄仅为人生一部分的智慧,倡导“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做好当时应做之事”。他将这种对规律的理解与接纳视为个人成长和培养学生的重要基石,鼓励师生以更开阔的胸襟了解世界,而非因一时喜恶而排斥。这套融合了传统智慧的育人理念,为在座教师提供了平衡科研、生活与教育工作的独特心法。


韩高荣教授:秉持初心,在新工科浪潮中砥砺前行

韩高荣教授就“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思考”分享了高瞻远瞩的见解。他直面当前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“百人计划”、“非升即走”等职业压力,恳切地希望大家能根据自身的人生规划放平心态,在努力工作的同时,维护健康的心理状态,做到“开心每一天”。韩教授还对学院人才培养理念“明德求真,精材成器”进行了深刻阐释。他强调,“明德”是立师之基,“求真”是科研之本,而“精材成器”则精准概括了材料人精益求精、致力于将所学所知转化为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。他的分享为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,即要培养兼具高尚品德、求真精神与卓越专业能力的新时代工程师和科学家。

   本次座谈会作为“铸魂强师”工程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,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。三位嘉宾的分享,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,又有贴近地气的实践经验,深刻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师者的责任担当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,此次讲座如同一场及时的精神洗礼,为如何平衡科研、家庭与育人工作,如何在压力下坚守教育初心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启迪与前行力量。本系列座谈会的后续活动将持续开展,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