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涯规划第一课,从简历开始 ——我院开展生涯委员培训会

发布者:陈蕾审核:终审:发布时间:2025-11-11浏览次数:10

  20251030日上午,bwin必赢:从简历入手开启生涯规划活动在材1-210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邀请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胡昌翠老师讲解,会议由bwin必赢辅导员陈蕾老师主持。

培训伊始,胡老师并未直接切入专业理论,而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开篇:“大家找男女朋友时,会明确自己偏好的性格、特质;去吃自助餐时,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挑选菜品 —— 生涯规划其实和这两件事很像,也需要‘按需定制’。” 借着这一通俗的类比,胡老师自然引出了 “生涯自助餐” 的核心概念,并提出四个关键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:“我是谁?我想去哪里?我需要什么资源和条件?我怎么去?” 她解释道,这四个问题如同 “生涯自助餐” 的四道菜,缺一不可:“‘我是谁’是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;‘我想去哪里’是职业目标的锚点,要明确未来想深耕的领域;‘我需要什么资源和条件’是路径拆解的关键,要梳理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、技能与机会;‘我怎么去’是行动方案的落地,要制定分阶段的执行计划。”

在引导同学们建立生涯规划框架后,胡老师进一步分享了自我认知与职业匹配的专业工具。她提到,管理学家Schein 在《职业锚》中提出的企业模型图,同时,胡老师还引入 “乔哈里视窗” 理论,讲解如何通过开放区、盲区、隐藏区和未知区四个象限,更全面地了解自己,减少生涯探索盲点。

随后,胡老师着重强调了生涯规划的核心原则——“人职匹配”。她指出,很多同学在找实习、选职业时,经常会忽略了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的适配性,但其实胜任力才是核心。胡老师提出简历准备的三个核心意识:一是 “针对性意识”,即简历要 “按需定制”,而非 “一份简历投所有岗位”;二是 “积素材意识”,即平时要主动积累经历素材,通过STAR法则由博而约,精细成条;三是 “勤迭代意识”,力求重点突出、内容匹配、具体准确、及时迭代。

整场分享会干货满满,既有理论高度,又有实践指导。在场同学纷纷表示,通过胡老师的讲解,不仅理清了“从自我认知到简历准备” 的生涯规划逻辑,更找到了 “以简历为起点,逐步推进职业目标” 的具体方法。未来,大家将结合所学,认真梳理个人经历,以 “有针对性、有素材支撑、常迭代更新” 的简历,开启更清晰的生涯之路。


文:陈瑾

图:陈蕾